四川文理学院是川东地区唯一一所、具有40年高等教育办学历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四圆同心”办学思路,按照“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三心四能五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具有重视实验、实践与创作的优良教学传统。相继从我校“星光文学社”和“巴蜀风文学社”,走出了以谭力、田雁宁、张建华、贾飞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家,成为“巴山作家群”的中坚。他们的作品《文成公主》、《女子特警队》《冰山上的来客》《远山的红叶》等在央视热播。
文学与传播实验实训中心前身是九十年代的语言实验室、教育技术实验室以及2009年的影视传媒技术实验中心。2016年,学校顺应地方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川东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整合原文学与新闻学院和文化与传媒学院,建立了bwin必赢,正式成立了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实验实训中心。
目前,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实验实训中心教学使用面积4000余平方米,设施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下设文学创作部、采访主持部、编辑制作部、传播运营部四个实验实训部,主要建有形体训练室、表演基础实训室、化妆造型实训室、文案制作室、摄影棚、电视摄像实训室、电视演播室、录音与音频编辑实验室、播音基础实训室、综艺演播厅、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节目模式研发室、微电影工作室、纪录片工作室等39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形成了成熟完善的学科实验室集群,能满足我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需求,并为学校新闻宣传、大型活动和校地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模式。
中心目前开设了近50门实验实训课程,200余项实验实训项目,年实验实训人时数为21.3万,基本形成了由课程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综合设计、毕业设计与实习构成的实验实训系统。
中心现有实验教学人员57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 14人,中级职称 17人,博士4 人,中心师资队伍全部由双师双能型教师构成。
中心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高度重视实训环境、文化氛围、环保安全设施建设,建有实验室及库房监控系统,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建有独立的中心网站。
近年来,中心与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市电视台、万源电视台、达州网、湖南卫视、福建卫视、爱奇艺、成都华娱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上善云图信息技术公司等加强合作与交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效果明显,成效显著。
一直以来,中心紧扣专业发展,注重专业品牌特色活动的打造,每年一届的“课本剧”大赛和“文化传媒月”活动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在中心教师的指导下,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中心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赛事,在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朗诵大赛、全国电视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大赛、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全国婚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四川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四川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赛事中,捷报频传,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近30项。涌现了一批创新创业典范。优秀毕业生贾飞、苏洲、杨丽璇、甘沐轩、胡辉云、杜梓逢、张亚文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中心教师发表论文150多篇,核心50多篇,教改项目30余项,出版教材7部。
砥砺耕耘,薪火相传;弦歌不断,继往开来。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实验实训中心将以创建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为契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培养具有现代传媒意识、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能说、会写、善策划为基础,努力构建集创、采、编、播、营为一体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立足川东、辐射全国,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真正服务于文学与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实验实训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