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成效最为突出的专业之一。1976年起开办汉语言文学专科,2001年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办汉语言文学本科,2006年我校升本后,汉语言文学是最早单独招收本科生的六个专业之一。2010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已培养了13届本科毕业生。
该专业立足川东,辐射四川,面向全国,服务基础教育,构建符合“新文科”发展需求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的迫切需求,建成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专业负责人简介
曾宪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地方文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讲授外国文学、文学研读方法等课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评委,多次担任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应聘教师试讲评委。主持四川省艺术基金项目1项,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四川省新文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省级、市厅级项目10项;参研省级教改课题2项。在《文艺评论》《读书》《名作欣赏》《写作》《电影文学》《四川文理学院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终极悖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世界》,编著《外国文学名著精缩与简评》,参编教材4部。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学术成果一等奖、达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以及四川文理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科研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特色与优势
该专业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凝聚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专任教师中有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3人,校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6个。该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拥有四川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实施五双模式,培养卓越语文教师”。优越的软硬件条件为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创造了坚实的基础。该专业在教师教育和写作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培养的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川东地区教育界的骨干力量;一批学生成为著名作家,如谭力、田雁宁、张建华等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巴山作家群”的中坚,后起之秀王甜、贾飞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谭力等人编剧的《女子特警队》《东方朔》《江姐》《远山的红叶》等多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频道播出,产生了热烈反响。
四、综合改革举措和成效
汉语言文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文教学及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此,该专业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综合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1、立足需求导向,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该专业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相关要求,经过充分调研,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以专业教育为核心,重视通识教育,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同时,兼顾学生兴趣,设置复合培养课程模块,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实践技能,建立合作育人培养机制。
加强与地方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建立与政府、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新机制。一是建立稳定的实习见习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二是建立与中学联合开展教研活动的机制,进行持续地合作与交流;三是聘请中学优秀教师为bwin必赢的兼职教师,开办专题讲座、讲示范课等;四是将学生与中学语文教师“结对子”,把教育见习、实习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五是派遣教师到中学观摩或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中学教学一线的情况;六是与中学合作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加大改革力度,提升研究水平。
3、以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为依托,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该专业2016年立项的“实施五双模式,培养卓越语文教师”总体上体现为“五双”思路和措施,即“双向选择”的分流机制、“双专业”并重的课程体系、“理论+实践”双循环的教学方式、导师管理+小组自主管理的“双重”管理模式以及双档案的评价管理模式。该模式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5年多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职业认同感也大大增强。
4、重视“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的“三字两话(画)”(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训练、教师基础技能训练、教学研究等;二是开展演讲赛、辩论赛、创作比赛、教学能力大赛等学科专业赛事;三是开展教育调查、支教、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利用巴蜀风文学社(现星光文学社)、晨曦国学研究会等社团,鼓励和支持学生从事文学创作,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好,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强,成长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