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必赢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 >> 教学科研
巴文化研究院漆娟老师作《花间词》中巫山神女意象的文化学意义讲座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30     
    

9月28日晚,巴文化研究院漆娟副教授在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作题为“《花间词》中'巫山神女'意象的文化学意义”的学术讲座。巴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何易展博士出席并主持本场讲座。巴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吴辉兵老师及两百余名bwin必赢学子到场聆听讲座。


讲座开始,漆老师就介绍到最早关于“巫山神女”的描述出于《山海经》。关于巫山神女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例如《高堂赋》中描写到:“妾,巫女之女也。为高唐之客…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从这两篇文章起,中国古代便形成了解不开的“神女情结”。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词语如“朝云暮雨”、“行云行雨”、“巫山”等,便逐渐在以汉语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中广泛流传,从最初描写爱情的专有语汇,到后来逐渐演变为具有多重内涵的文化符号,“巫山神女”及其衍生的意象,也成为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

漆老师还谈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诗歌中的“巫山神女”意象。南朝齐、梁、陈时都是较为单一的爱情意象。到了唐代,关于“巫山神女”的意象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并且在内容上也有发展,唐诗中有关“巫山神女”的意象特别丰富多彩。“巫山神女”的意象在唐代已经很成熟了。漆老师文学功底深厚,她运用强大的文学知识贮备旁征博引向大家讲解了“巫山神女”意象在唐代的发展与概况。她谈到在晚唐,“巫山神女”意象例如在《花间词》中不再是简单的情爱符号,而具有了多方面的意义。在李珣的《浣溪沙》中和孙光宪的《菩萨蛮》中表达了男女爱情。在薛昭蕴的《浣溪沙》中抒发了朋友别情。在《临江仙》中表达了羁旅行役之叹。在李珣的《河传》和毛文锡的《巫山一段云》中展现了浓重的乡愁。在李珣的《巫山一段云》中抒发了怀古之情。在孙光宪的《女冠子》中是道教信仰的符号。

漆老师还提到,《花间词》的“巫山神女”意象是楚、蜀、吴民族历史文化融合的结晶。此词产生于唐末五代的西蜀地区,有其多方面背景因素:稳定和平的环境,富庶繁荣的经济,道风炽盛,歌舞娱乐之风盛行。接下来,漆老师详细讲解了巫山神女在巴、蜀、吴文化中的来源。毫无疑问,“巫山神女”是巴文化的产物,《高唐赋》中描述的巫山山水风物,具有鲜明的巴巫文化特色。

同时,它也是楚文化的产物,楚巴征战中,楚人攻占巴人疆域,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巴楚文化彼此渗透、吸收、混合,形成交错的巴楚文化。 

讲座结束,何易展博士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漆娟老师带来的关于巴文化的学术讲座。他认为在文学的学习当中扩大原文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而“巫山神女”则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群,漆老师的分享会大大促进同学们的文学学习。并感谢了漆老师为大家带来本场精彩讲座。

                                                撰稿:吕阑  审核:彭金祥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地址 :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中段519号
  •   邮编:635000  意见箱:sasu_wcxydzb@126.com
  •   ICP备:蜀ICP备06020089号-1  [管理入口]
关注我们
  •       
Baidu
sogou